生態染整技術成為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
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紡織印染業中規模最大的國家。紡織產業在為國家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因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生態染整技術已成為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染整技術更趨于生態化
從全球范圍來看,染整加工技術向生態化發展,染料和助劑向綠色化和更加安全發展,染整產品呈現高品質、多功能、高附加值。其主要技術進展表現為: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小浴比染色、高效節能水洗、節能烘干、等離子體加工等節能節水生產技術,超臨界染色加工技術,激光處理技術,微懸浮體染色技術,生物酶處理技術,數碼噴墨印花技術,超聲波加工技術,各種功能性整理技術等。相應染化料的研發重點是綠色染料與助劑,而染料的各種色牢度、著色率、提升性、鮮艷性等仍然是追求的主要目標,其重點集中在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等兩類染料上。為滿足快速發展的數碼噴墨印花技術需求,不少公司也進行快速數字噴墨印花技術的新型墨水的開發。此外,還開發了用于新型紡織纖維,如聚乳酸纖維、萊賽爾纖維和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纖維等的新型染料。
有效推進節能減排降耗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染整加工清潔化、節能減排降耗正在有效推進。棉冷軋堆染色關鍵技術、紡織印染廢水微波無極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質處理回用技術、織物變性涂料連續染色新技術、印染廢水大通量膜處理及回用技術,以及COOLTRANS冷轉移印花技術、紡織品低溫快速前處理關鍵技術、蠟染行業資源循環利用集成技術與裝置等一批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使紡織行業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實現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約32%,百米印染布新鮮水取水量下降幅度達37.5%,印染行業中水回用率提高到15%,單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累計下降幅度超過40%,同時還不斷提升了紡織產品的附加值。
生態染整還須有新突破
我國年印染加工機織物600多億米、針織物1200多萬噸,標煤消耗3000萬噸,廢水排放30億噸,CODcr排放28萬噸,對我國水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與發達國家紡織印染技術水平相比,我國單位產品的耗水量和能耗是其2~3倍,所產生的廢水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是其2倍左右,與“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要求具有明顯差距。目前在紡織染整行業,一些高風險的有毒有害紡織化學品仍在使用,已確定的70種環境激素與紡織印染助劑有關的有26種,對產品安全和環境生態影響嚴重。總體上,我國染整行業在突破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綠色壁壘”和“藍色壁壘”等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遵循染整產品高品質、功能化,染整加工生態化,染料與助劑綠色、安全化的發展趨勢。前處理工藝技術在高效退煮漂短流程、生物酶前處理、冷軋堆前處理、針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適應“生態、節能”的要求,突破棉織物低溫漂白、針織物冷軋堆前處理等重點技術;染色工藝技術在冷軋堆染色、小浴比染色、涂料連續軋染、低鹽少鹽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受控染色等清潔生產技術基礎上,進一步適應“生態、高效”的要求,突破無水少水染色、活性染料濕短蒸染色、針織物平幅冷軋堆染色等重點技術;印花工藝技術的發展適應“高效、高品質”的趨勢,在第二代、第三代噴墨印花技術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的數字噴墨印花技術;后整理技術隨著全球紡織服裝向“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生態化”的發展,加快發展無甲醛高水平免燙整理關鍵技術、新型滌綸高效含鹵阻燃劑的替代技術等,并開發無氟防水劑、防護紡織品、智能紡織品等技術,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個性化,提高國產面料的檔次和附加值。
- 上一條: 紡織抗菌劑的發展過程
- 下一條: 日冠紡機雙面冷染直印機生產線實現綠色制造